为切实强化码头吊机卸货、清仓作业人员的“自我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从根源上防范设备伤害、粉尘危害、有限空间风险等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健康与公司原料装卸环节安全。2025年9月8日,新都水泥生产部及安环能源部联合桐乡星诚安全管理部聚焦“自我保护”核心,在码头作业区组织全体吊机操作员、清仓作业人员及现场安全员,开展专项安全培训。本次培训以“教方法、强意识、促行动”为目标结合新都水泥码头吊机卸货、清仓作业的场景特性,围绕“自我保护”拆解两大作业场景的关键要点。
一、吊机卸货作业:把好“自我保护三道关”
1.岗前“自查关”:要求吊机操作员上岗前必须主动检查个人防护装备--安全帽系带是否扣紧、防滑鞋鞋底磨损是否超标、反光背心是否完好,同时重点检查吊机关键部位(钢丝绳断丝数、制动系统灵敏度、吊钩防脱装置),发现异常立即上报,不带着隐患开机。
2.作业“距离关”:明确吊机运行时,操作员需实时观察吊钩下方及设备半径范围,严禁人员在吊臂旋转区内停留;地面辅助人员需自觉与卸货点保持5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原料撒漏滑倒或吊具晃动碰撞,不抱有“没关系、躲得开”的侥幸心理。
3.应急“反应关”:培训吊机突发故障(如钢丝绳卡阻、料斗倾斜)时的自我保护动作——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切勿擅自攀爬设备检修;若原料突发坍塌,第一时间向垂直于坍塌方向撤离,不贪恋工具或试图徒手清理。
二、货舱清仓作业:守住“自我保护三条线”
1.风险“预判线”:强调清仓前必须主动参与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评估,确认舱内通风是否达标、粉尘浓度及氧含量是否合格,不盲目进入“未知空间”。
2.防护“穿戴线”:要求作业人员全程规范佩戴防尘口罩、防静电工作服、防砸手套、反光背心,爬梯必须固定在船舷上,不图方便省略防护装备。
3.监护“配合线”:明确清仓作业需“1人作业、1人监护”,作业人员若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要第一时间发出信号并撤离。
培训中,桐乡星诚安全管理员结合“吊机作业时未保持安全距离被碰撞受伤”等典型案例,让参训人员直观感受“自我保护不到位”的严重后果。
培训最后,新都水泥总经理助理屠金昌强调:“码头作业的安全既靠管理监督,更靠每个人的自我守护。只有把‘保护自己’的意识刻在心里、落在手上,才能真正远离伤害”。后续公司将通过“日常抽查防护穿戴”、“不定期提问自我保护要点”等方式巩固培训效果,推动作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为码头作业筑起坚实的“个人安全防线”。
吊机卸货作业:把好“ 1.岗前“自查关”:要求吊机操作员上岗前必须主动检查个人防护装备--安全帽系带是否扣紧、防滑鞋鞋底磨损是否超标、反光背心是否完好,同时重点检查吊机关键部位(钢丝绳断丝数、制动系统灵敏度、吊钩防脱装置),发现异常立即上报,不带着隐患开机。 2.作业“距离关”:明确吊机运行时,操作员需实时观察吊钩下方及设备半径范围,严禁人员在吊臂旋转区内停留;地面辅助人员需自觉与卸货点保持5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原料撒漏滑倒或吊具晃动碰撞,不抱有“没关系、躲得开”的侥幸心理。 3.应急“反应关”:培训吊机突发故障(如钢丝绳卡阻、料斗倾斜)时的自我保护动作——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切勿擅自攀爬设备检修;若原料突发坍塌,第一时间向垂直于坍塌方向撤离,不贪恋工具或试图徒手清理。 自我保护三道关”